引言
3600点关口上演“拉锯战”,创业板年内新高频现,大盘波动让不少投资者心里打鼓。7月初的A股市场风云突变,主力资金到底在酝酿什么大动作?眼下,是该跟随还是观望,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大问题。
正文
近期A股走势堪称一场心理博弈。创业板指数反包突破、沪指多次试探3600点整数位,每一次震荡都像是在考验散户的耐心和判断力。有人看到抛压重重,有人却觉得这正是主力洗筹的好时机。那么,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信号?又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产业链机会?
第一信号:“假突破”还是“真蓄势”?
不少投资者盯着3600点上下反复,以为这是顶部压力。但细看盘口,不难发现每次回踩都有资金承接,成交额也没有明显萎缩。这其实透露出一个信息——当前并非典型见顶,更像是机构有意制造震荡,把浮筹和短线客清理出去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每逢这种位置出现高换手、低恐慌的时候,大概率会孕育下一轮行情爆发。
第二信号:银行休息,券商补位,新老热点切换加速
今年上半年银行护盘功不可没,但现在随着权重调整和部分机构兑现离场,“扛大旗”的角色正在悄然转移到券商、新能源等方向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券商板块,从数据看(2024年7月11日沪深交易所公告),最近10个交易日两融余额环比增长2.1%,而头部券商成交量环比提升超过18%。这说明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,也预示着结构性行情正在铺开。而新能源赛道、半导体科技等底部蓝筹,同样迎来主流资金关注。
第三信号:期货与现货联动,新周期产业链浮出水面
本周锂电池相关期货品种涨幅显著带动了碳酸锂概念走强,其实不只是新能源,包括铜、铝、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也出现同步反弹。这背后不仅仅是供需错配,更有全球通胀预期升温、“去产能”政策推动的新逻辑。例如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,下半年全球制造业补库周期将带来原材料需求边际改善,而中泰证券则认为中国内部消费升级才刚刚开始,对资源品形成支撑。因此,对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说,这波商品牛市或许还远未结束。
延伸思考与可操作建议:
1. 资产配置建议分层布局。“慢牛”格局下,可考虑三七开分布——70%配置于优质蓝筹(如龙头新能源、电网设备、大金融),30%灵活参与成长赛道(半导体、新材料)。这样既守住防御,又不失进攻。
2. 趋势跟踪而非追涨杀跌。当热点切换频繁时,不要被单日涨跌牵着鼻子走,应重点关注成交量持续放大的行业龙头,以及阶段性回调后的二次启动机会。
3. 深挖受益于新周期政策红利的小众细分领域,比如储能、高端装备国产替代等,这些往往容易被情绪左右,但基本面长期向好,可以适当低吸布局。
认知误区提醒:“只要通胀就买资源股”并不总成立。有些资源类公司受制于成本端压力或海外定价机制,并不能简单地用价格上涨逻辑套用全部标的,要结合企业盈利能力和行业景气度双重筛选,否则很可能赚了指数赔了钱袋子。
结语
面对大盘关键节点,你还在纠结短线起伏吗?或者说,是不是只有看到别人赚钱才敢跟风冲进去?市场永远奖励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人。不妨问问自己,现在选择等待观望,到底是真的谨慎还是错过良机呢?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据此操作风险自担,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决策。
#跃见2025#
启泰网-股票配资官网-股票日内配资-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